作者:濟南加盟展 時間:2022-10-19 09:05:04 瀏覽次數:
時尚是個輪回,餐飲消費也是如此。
以金錢豹、金漢斯等為代表的傳統自助餐廳也曾如日中天,后來因品控、成本等進入關店潮,如今的自助餐廳,卻又成了排隊消費高地,曾經沒落的自助餐星火燎原了。
自助餐再度翻紅,發生了什么?哪些自助餐廳類型更代表這個品類的未來?
自助餐這股火苗旺不旺,從久經沙場的餐飲老將身上似乎能看出幾分端倪:
不少大餐企紛紛試水。牛肉飯起家的快餐吉野家轉型嘗試,在快餐售賣遇阻之下推出“自助小火鍋”,68元一位,40余種食材不限量,比性價比之王呷哺都便宜。還有,燒烤里的豐茂烤串,直接開了一家日式放題自助店,有多個套餐,最低119元便可實現肉串自由。
就連老鄉雞、大米先生等中餐肱骨也都在店內推出“自取稱重”模式,借由自助形式,用多樣化就餐抬高坪效。
疫情之下,一時之間,“自助”成了餐飲另尋增長的照明燈。
沉寂良久,各式自助餐能再起波瀾,離不開自助餐的“進化”及消費變化。
1、拋棄全品類,做有主題的自助餐
高端自助餐天花板“金錢豹”,人均消費200元以上,2010年門店銷售額達到了9億元,但最終因全品類成本難以支撐走下神壇。“金漢斯”曾經風光無限,是很多人從小吃起來的自助,因為內部分歧大批門店關閉,現在僅剩的10家門店集中在黑龍江、河北,一線城市早已無蹤影。
再看現在走盛的自助餐廳,早已與全品類切割,聚焦細分餐飲,吉布魯牛排海鮮、比格披薩、好倫哥、星倫多等自助品牌門店都已超過100+,以海鮮、牛排、披薩等為招牌,尤其是一批新生自助餐力量正迅速崛起,如主打生蠔自助的“蠔英雄”,2019年成立,現已開出80+門店。
主動沉到下沉市場,也是自助餐廳持久開店的秘訣,三四線城市人均109元吃海鮮自助的餐廳非常多。
同時,近幾年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日式放題類自助餐,盡管人均消費高出其他主題店,但市場受眾始終很廣,如上井、一緒仁和牛壽喜燒。
2、菜單改良,主動不浪費
浪費難以支撐開店,是傳統自助餐廳走向下坡路的一個滾石。
現在自助餐廳都有意識地在避免浪費,以讓成本可控,所以持續開店有了保障。不像以前靠“勤拿少取”提醒及墊付“浪費押金”去解決問題,更多是從菜單點單下手。特別是日式、海鮮主題的自助餐廳,有搭配好的套餐,還運用平板點單,堪稱“點單式自助”,避免盲點不合口味花冤枉錢,也解決一部分浪費問題。
當然了,自助餐走俏也與新消費的教育、疫情有關。
凡是重做的品類似乎都能招來消費的“新天地”,如新中式烘焙、蘭州拉面等,自助餐也有這樣的好運。
疫情前,人們外出就餐可能更精準,多選擇正餐、休閑餐一類的專門店,但疫情反復,人們錢包變癟,吃喝消費就更考慮性價比了,此時,自助餐就成了靠前選項。
消費沒有新舊,有好的產品和服務,才能贏得消費者上桌。
經歷了轉型和創新,發展到現在,自助餐市場培育出了三大陣營:
最熟悉的當屬平價自助,人均消費價格在50-100之間,比格披薩、好倫哥以及一些韓式烤肉自助都處在這個價格帶上。
曾經采訪過北京門頭溝“福成自助烤肉”的一位店長,65元一位,周末客流一天能上千,翻臺率超過6,多數以家庭為單位就餐,有顧客甚至專門花65元來吃水果,覺得比超市買劃算太多。
第二類是海鮮牛排自助,近些年吃播盛行,帶火了這類消費。
有傳統的海鮮牛排自助餐廳,如西二街牛排,第六季;也有伴隨西餐興起的酒店式自助,疫情期間,不少高端酒店都積極推團購餐,進一步打通了去酒店吃自助的消費熱潮。
另外,一些異域菜系自助也在瘋狂收割人流量,商場店尤為明顯。
如獨饗東南亞回轉自助火鍋,主打東南亞菜加日料自助,人均100以內,90分鐘內自助不限量,據不完全統計,有人最多能吃完4320盤,火爆小紅書。
除了這三大類型,其實這些年涌現出的自助店型異常豐富,如燒鳥自助、壽喜燒自助、生蠔自助、甜品自助、素食自助等,非常垂直。
進一步細化,或許是未來自助餐廳最大的戲碼。
小結:
2010年以后,自助餐走向沒落,不少業內人士都說這品類會消亡,但如今很多自助餐廳進入新的成長周期。
我們發現,品類是不會消失的,只是品牌本身出現了疲憊期。轉型中,一旦在菜單、就餐環境上做好創新,品牌開店成本支撐得起,海鮮、牛排、披薩等熱門菜品又與消費者得需求相適應,重新回歸就是水到渠成。
自助餐廳再起勢,就是這么個理兒。
參加報名電話
133-8115-6916
133-8115-6916
媒體合作QQ
2932564691
北京市朝陽區朝陽路69號院1號樓1-604室 100123
關注微信